close

  新年伊始,我國科技界又逢盛事。1月9日,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。碩果纍纍,群星璀璨,我省6個項目喜獲國家科技獎,包括主持完成項目、參與完成項目各3個,分獲兩個一等獎和4個二等獎。這是對重大科技成果進行表彰,更是為科技創新營造氛圍。尤其“萬眾創新”成為大會熱詞,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  從鼓勵大眾創業,到強調萬眾創新,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多樣化需求引領創新、倒逼企業加快創新的必然。只有形成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,才能在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迎頭趕上。
  萬眾創新,企業是主角,我省也是,6項獲獎就有4項來自企業。但喜中有憂,這4項獎勵均歸大型國企,民營企業無一染指。我省經濟水平低、規模小,固然與一煤獨大、產業結構不合理密切相關,但非公經濟發展不夠充分、非公科技工作者隊伍規模小,同樣是主要原因。
  再者,6個獲獎項目就有兩項歸太原理工大學,其他科研院所則集體缺失;4個由企業奪得的獎項,就有3個歸屬太鋼,另一項花落同煤。這對太原理工大學、太鋼和同煤而言固然可喜可賀,但從萬眾創新計,則顯然獲獎面太小,未必是好事。
  更有數據顯示:2013年全省研發經費投入130多億元,僅占GDP的1.09%,遠低於1.97%的全國平均水平;專利申請、高新技術企業在全國的占比,也分別隻有0.94%和0.66%。不僅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沒有真正確立,而且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指標連續多年全國倒數第一。同時,領軍人才、一流團隊的原創成果在全國大盤子中也相對偏小。
  差距就是“短板”,理應有危機感和緊迫感。省委書記王儒林在談到創新發展時,不僅重點強調科技創新,更直言 “我省作為資源型欠發達地區,科技創新不足是長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‘短板’”。
  這就要求,必須為科技創新營造氛圍,下大力氣推動萬眾創新。一方面,要全面深化改革,只有破除體制機制束縛,才能給想創新、能創造的人提供更多機會和更大舞臺,從而充分激發和釋放社會創造力。另一方面,要加強人才建設,只有營造包容創新的環境氛圍,才能使創新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,繼而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。
  富民強省,科技創新是最強引擎。為科技創新營造氛圍,歸根結底是要改善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從業環境、增加研發經費,強化激勵機制、提高他們的收入待遇。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下,才能人人皆可創新,創新惠及人人。
  徐補生
  (原標題:為科技創新營造氛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z69szaqg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